蓝生春玲

【写作于我而言,就是默默给世界写一封爱而不得的夜信】

鸟泣有人怜,鱼伤无人问,有声者幸。——《水形物语》

鸟泣有人怜,鱼伤无人问,有声者幸。

泪销于海浪中。

许多评论把它定位为一部暗黑童话。但童话哪里有什么年龄之分?曾经读过格言的一篇文章,叫做《少年最识愁滋味》,即说少年满眼都是愁,在短短几年岁月的一切暗昧冲撞中为了生存似蝶蛹破壳找到方向和出路,这期间摩擦掉的血肉正是让人最能体会到青春涩味的一把愁茶,放进水里,多了也不嫌,少了也不知,就是一股脑吞下肚,怕什么?被味道哭死了涩死了就睡一觉明天再来,这样的豪气。于是也就没有了中年和老年,只有越来越痛苦的少年,少年一直在心里,怀着对童话的回忆,在生活里跌撞咬牙,说是童话变成了暗色的,谓之黑暗。

但心里那个孩子真正长大了吗?我们从中看到的爱与自然难道不是出自内心那个孩童的视角吗?所以大概是没有什么黑色童话之分的吧,这一双孩童的眼能从现实中看出斑斓就已经是一份可贵的纯真,哪怕现实裹挟暴风雨,正如一场十年不遇的暴雪和寒流冰冻埋没曾经的信以为真,却也会有一个从风雪中出现的影子,扛着“纯“的旗子,步步往深山中去找寻黑暗搏斗。

艾丽莎脖子上的三道伤,是来自河川的证明,the shape of water 、the shape of love .

影片中水是爱的象征,两人在水里嬉戏拥抱,那一个小小的房间装不下满溢的、越来越多的爱,于是毫无顾忌地溢出淹没了人群,冲淡的是不认可、和其他人散发出来的近乎偏执的种族认定的腥气。屏幕里剩下爱自由沐浴在海洋里的芬芳。


艾丽莎出生在河川,人类身回归海洋之时,终于在水(爱)的包围下做回了自己,与爱人永存。看似是这样的结局,但是呢正如画家所说,我可以说的结局,我的猜测是这样。那么结局有许多种,只不过童话让我们相信的应该只是最完美的一种,以此为慰藉。那三道伤痕的伏笔也许是画家的幻象呢?长大的成人更能预测到真相与自己的想象的隐秘联系,比如死亡和分离,痛苦和欢愉?而义无反顾地相信美好结局之时正如心中那个孩童在欢笑:看吧,美好与你所愿。

就好像真的亲手促成了美好的满足感占满了心灵的那块空地,让它蔓延出一片柔软的草坪,最后一下子安心舒适地躺上去。

让人想起东野圭吾《变身》里成濑纯一的“纯”只是暴恶人性的徒有虚表,而当自己被迫杀戮的那段童年记忆枷锁打开的时候,有趣的是,真正的成濑纯一也是在“水”中诞生了。(电视剧中也有将“水”作为诞生的桥段拍摄)有些东西无声而致命,潜藏着,是你的一部分,一旦找到机会就是引向毁灭宿命的导火线。

不同于《怪物来敲门》那样通过diss一切童话的虚伪结局来鼓励人迅速成长,把童话作为暗中助长的树人来藏在暗处。而是用奇迹般的相遇来完满童话似的梦境。

在水里,爱是活的却又无法言语。艾丽莎爱的歌颂仿佛不为人听到,只是自己穿着华丽的礼服在黑白剧场中巡回演出,那一首歌好像柔曼却又是声嘶力竭,尽全力爱着她的爱人,渴望着水,与水交融。


                                                        

《写给艾丽莎的歌》

我要用尽多少时间才能和你说一句话?

一句话要用尽多少个语法的位置的调换才能不被被你忽略?

你听到了我该花多少年让它进入你心里?

蔷薇和红花还没开,我却如此焦急等待着夏天到来?

春鸟唱了我不熟悉的曲调,等你的时候,看他们筑巢好像是我们的新窝。

也许你听不到我,可是你懂得,我也懂得,那雨不是无声的细线而是云相遇时的痛哭和眼泪

耳语啊你会听到吗?我那喉咙没有发声却似乎焦急的干哑,在脱落的墙皮上摩擦。

你的声音真美啊,那我为何要像美人鱼一样行走在刀尖上不说话?

你的笑容真甜啊,那我应该败于自己的无言吗?

你去过海边吗?

你喜欢水吗?

我想让水浸入全身和你的脚裸到发梢,但是最后海浪它从心里的岩石空洞不留余地地打进去了,从眼睛里落了下来,咸咸的。

 

 

评论

热度(16)